查看: 14481|回复: 0

[关 注] 浦北非遗:跳岭头的传承与魅力,一场充满神秘与乡土气息的民俗盛宴

[复制链接]

手机扫一扫,直接访问本页内容
发表于 2025-10-9 11:2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广西钦州

      浦北县的各乡村、镇之间,每逢农历八月至十月的农闲时节,总能看到一场充满神秘色彩与乡土气息的民俗盛宴 ——跳岭头。作为浦北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,跳岭头不仅是当地先民祭祀祈福的传统仪式,更是承载着千年地域文化。10月8日(农历8月17日)是浦北县福旺镇古立村的岭头节,带大家一起去感受这场非遗文化盛宴。
DSC08171.jpg
      跳岭头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越人的 “傩舞”,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元素,最初是先民为了驱邪避灾、祈求五谷丰登、人畜平安而举行的祭祀活动。“岭头” 一词,源于浦北当地的地理特征 —— 人们常在村边的岭坡上搭建临时祭坛,故得名 “跳岭头”,也被称为 “岭头节”。
DSC08200.jpg
      跳岭头的仪式流程严谨而丰富,通常会持续一整天,分为 “起坛、开坛、跳坛、收坛” 四个核心环节,每个环节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,既是对神灵的祭拜,也是对生活的祝福。
DSC08178.jpg
“师公”(跳岭头的表演者,多为当地懂仪式的长者)会身着绣有龙凤、祥云图案的法衣,头戴各种面具、手持师刀、令牌等等。
DSC08189.jpg
DSC08185.jpg
DSC07899.jpg
DSC07886.jpg
      跳岭头,师公们会佩戴不同的面具,扮演 “三界公”“雷首将军”等角色,伴随着锣鼓、唢呐的激昂节奏,跳起刚劲有力又不失灵动的 “岭头舞”。舞蹈动作多源于农耕生活与军事防御,如 “耕地步”“挥刀式”,既展现了先民的生产智慧,也传递出抵御灾害、守护家园的决心。
DSC08028.jpg
DSC08209.jpg
DSC08184.jpg
      据记载,跳岭头在明清时期已形成成熟的仪式流程,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老的文化符号。例如,仪式中使用的 “面具”,造型夸张、色彩浓烈,既有凶神恶煞的 “开路将军”,也有慈眉善目的 “土地公”,每一张面具都对应着特定的神灵角色,承载着先民对自然、神灵的敬畏与想象;而表演者手持的 “刀、剑、锣、鼓” 等道具,以及吟唱的古老歌谣,更是直接传递着当地的历史记忆与生活智慧。
DSC07876.jpg
DSC081733.jpg
      跳岭头,不仅是一场热闹的民俗表演,更是浦北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基因。它记录了先民与自然共生的智慧,承载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也见证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历史。如今,随着保护与传承工作的不断推进,跳岭头正从浦北的乡野之间走向更广阔的舞台,让更多人感受到浦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QQ|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浦北同城网 ( 桂ICP备14007640号-2 )

GMT+8, 2025-11-1 04:59 , Processed in 1.182508 second(s), 36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pbtcw.com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