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扫一扫,直接访问本页内容
|
张世聪故居 张世聪,浦北县大成镇人,人们尊称“张二叔”,桂东南抗战先锋,1935年考进国立中山大学,1937年秋投身抗日救亡运动, 1945年牺牲时年仅36岁。他的革命故事在湛江地区(现湛江、北海、钦州)广为流传。
张世聪故居位于大成镇勾刀水村,是典型的岭南风格建筑。1909年7月张世聪出生在这里,这里是他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。
张世聪祖上世代务农,到了父辈经营生意,开了个铁镬厂。在张世聪年幼的时候,他父亲被劫匪杀害后,母亲经营一个染布坊,抚养张世聪兄弟三人。
故居悬挂“革命烈士张世聪同志故居”牌匾,由中共浦北县委、浦北县人民政府授予。
故居悬挂有“雍进士”牌匾,刻有“咸丰戊午岁仲秋”字样。书香门第,人才辈出,张世聪1935年考取中山大学,攻读文史,一直品学兼优,思想上进。
门前这棵荔枝树,已有147年历史。据村里的老人回忆,张世聪兄弟三人,全靠母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抚养大。张世聪从小勤奋好学,每天在这棵树下读书识字,听母亲讲花木兰代父从军、岳飞精忠报国等爱国故事。1940年G·M·D合浦县长李本清以围剿的名义进驻白石水地区,对勾刀水村进行火烧,这棵树的树干被烧去了一半,但她仍然坚毅不倒,开枝散叶,生生不息。
祖屋四进,占地3亩左右,坐西向东。青少年时期的张世聪在这里度过。
东馆小学旧址,位于张世聪故居北面100米左右。1938年10月,广东省委派张世聪等人从广州回合浦工作。同年,张世聪受合浦党组织派遣,回家乡白石水以教书为公开职业,教书育人,他同时担任了东馆、金街、红岭、白石水四所小学的校长。
张世聪以学校为阵地,发展党员,建立党组织,开辟抗日革命根据地,组织农民开展革命斗争。与朱兰清等同志一起从事地下革命活动。他一改富家子弟的形象,脱掉往日的西装革履,换上了粗布衣,穿上草鞋,带上草帽。他在革命期间经常派人回家拿钱拿衣物,挑谷摘菜出来支持革命,他变卖自家田产买武器,还劝说叔父变卖好几亩田地,购买了两支先进的“喳嘴”枪和一批弹药,大大改善了队伍的装备。
1945年5月6日凌晨,张世聪率领队伍在大窝山遭到G·M·D伏击,张世聪等10多人断后掩护战友撤退,不幸壮烈牺牲。由于张世聪是钦廉四属党组织的主要领导人,在当地的威望很高,他的名号让敌人闻风丧胆,为了革命利益,稳定军心,安定民心,对张世聪牺牲一事,要严格保密,知道情况的人要以党性保证不作扩散。张世聪牺牲以后,战友们还一直打着他的旗号进行战斗。直到解放后,中共合浦县委和县人民政府才沉痛地发布张世聪的讣告,并在白石水大成老区隆重举行追悼大会,人们才知道张世聪已英勇牺牲了。
众多后人前来缅怀革命先烈。张世聪舍小家顾大家的爱国主义精神、抗日救国的革命理想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,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