妙笔生花 美丽绽放——北通镇“网红村”富斗田村成长记
臭水沟成了小花园,垃圾堆变身休闲台、废弃的石柱还原成“牛栏咖啡屋”;家家筹资筹劳扮靓村貌、户户争当“洁净、优美庭院”……原本“垃圾横飞、污水横流、家禽乱放”的富斗田村,如今“摇身一变”,成为南宁、贵港、北海等周边城市1万多人次学习参观“打卡”的“网红村”。
在富斗田村,一幅眼中有景,心头有劲的美丽画卷,正在徐徐展开——
党建引领,乡村喜见新气象 北通镇党委书记同富斗田党员群众商讨乡村风貌提升
在农村,让地借地,甚至拆个路边的鸡棚都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。但是在浦北县北通镇清湖村委富斗田村,在村中党员的示范带动下,拆房、让地获得了普遍的理解和支持。
“我们经常召开支部会议和村民理事会,把在风貌改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,摆上桌面一起分析原因,讨论解决的办法。”村委主任黄永汉介绍,每次在建设过程中遇到拆除旧房、让地借地、建设界限等问题,“基本上都是村中党员、理事会成员勇于站出来”。
在建设古荔园的时候,涉及20多户人的用地和拆房问题,村中老党员容兴松二话不说,就主动拆除了自家的废弃房屋。因为要在古荔园铺设健康步道和修建休闲地台,他又让出了100多平方米的土地。得益于他带的好头,古荔园建设得以顺利推进。
今年4月中旬,村里开始对7间废旧土坯房、10个露天粪坑进行拆除和填埋。“这间房子都是我和老头子以前结婚的时候的婚房,现在你们拆掉,我哪里舍得!”一位老奶奶不舍地说。考虑到许多老一辈的村民都对那些老房子有着深厚感情,村民理事会就商议决定,以“修缮、借用”的方式,把保存相对完整的房子修缮改造成党员活动室、新时代讲习所等,再把那些无法修缮的破败房间进行拆除,腾出的空间进行绿化。
不久,又拆除了3间废旧房屋,腾出的空地正在建设村中的公共厕所。“每一间祖房都是他们那个年代的记忆,每一块地都牵涉群众的切身利益,做通思想工作显得非常重要。”该镇镇长陈基亮说,在富斗田村的乡村风貌提升过程中,坚持党建引领,党员干部身先士卒,示范带动,让其他村民信服。
齐心聚力,美丽家园携手建
富斗村乡村风貌动提升动员会
大家主动筹资筹劳、借地让地的“气象”仍新,主动捐款支持乡村风貌提升又成了“新风”。
“不仅方便了自己,也方便了他人。”在给村民黎朝海门前道路铺砖硬化时,村里动员他将屋边的空地一起硬化, 兼作村里的公用空间和生态停车场。黎朝海不仅马上同意,还主动投工投劳。
“如果能修一条水泥路到我家门口,以后出入就方便多了。”这是许多村民的夙愿。村民理事会会长黎朝星和黎朝南、黎朝强等理事会成员来到清湖村委会,把筹资投劳修建环村路的想法跟村委沟通,很快就得到村“两委”的大力支持。黎朝星联系了涉及修路用地的10多户村民协商,不到两天,大家就主动出借1000多平方米的土地;通过新乡贤带动,大家还捐资5万多元用于修建路基。
“村里刚刚开始改造时,没有群众捐资、没有群众让地、没有群众主动参与,如何解决这‘三大难题’成了村两委干部最头疼的事。”黄永汉说,办法总比困难多,就从群众热切希望解决的小问题改起,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情做起,让人人看得到成效、感受到益处,从而带动人人支持、参与乡村建设。
据不完全统计,仅今年上半年,全村就有90多户累计1200多人次主动参与到乡村风貌改造工作;全村共计拆除废弃房间面积2500多平方米,清运垃圾20多吨;村道两侧借地绿化300多平方米;整理沟渠300多米;村民房前屋后道路硬化、美化、绿化1500多平方米;建设微景观、微菜园、微国园、微庭院30多个;一个个原本脏乱差的垃圾堆、露天粪坑、卫生死角被清除.......……眼见房前屋后迎来大清洗、大整改、大转变,村民们不禁喜笑颜开。
妙笔生花,文化财富传下去
“在富斗田的风貌改造中,我们只花了不到60万元。”镇党委书记黄燕感动地说,“花钱少、做实事、效果好”的秘诀,就是因地制宜、变废为宝。
在村口的“长寿古井”小花园建设中,村里做到了留旧又留乡愁。此处原本是一个脏乱差的下沉三角区,还有条气味难闻的臭水沟。大家对长寿古井加以修缮,臭水沟布管填埋,用拆旧房的青砖垒到与地面齐平,并配上了乡情浓厚的文字解说。脏乱差的三角区用拆旧房子的烂泥砖填平,种上紫苏、黄皮树,再用修环村路时挖出的大石头刻上“富斗田”,别具一格的村口小花园“颜值”瞬间提升。
古荔园是最具“变废为宝”的代表。此处原本是一个垃圾成堆、杂草丛生、污水横流的废地,村民们把垃圾、杂草清理干净,再把一部分破败不堪的房子拆除,经过设计人员的巧妙的构思,筑起小门楼、铺设步道、修剪竹林、引入流水、修缮旧房……
“这是我们村吗?怎么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变得那么干净、漂亮!”“真不敢相信照片上的地方是我们村,年前出来工作的时候还是乱七八糟的。”“看来今年我敢带女朋友回老家了。”村里微信群上,外出务工的年轻人聊得热火朝天。
“这些老房子是村民群众的乡愁记忆,我们稍作修缮,建设了‘不忘初心,牢记使命’为主题的党员活动室和党群议事室,并摆上古老的桌椅,独具忆苦思甜的味道。”陈基亮介绍。
旧石条成了休息的石凳,拆下的青砖铺装成了健康步道,废弃的土坯房修缮成了村里的支部委员会议室,旧石磨、瓦片、旧水缸等成了最有活力的水体景观,废弃的石柱被还原成别具一格的“牛栏咖啡屋”……
“我们在拆除旧房时,都会尽量保存完整的青砖、瓦片等物件,在后续的改造中因地制宜、充分利用、变废为宝。这样不仅省了很多材料钱,更重要的是能留住浓浓的乡愁。”北通镇党委书记黄燕越说越有劲。
(来源:浦北之声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