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埇一个缸的故事:三年出师月薪六千却难招学徒,手艺即将面临失传
“不愁卖,一烧出来,有多少个都被抢购一空。”3月7日,记者在浦北县石埇镇采访时,一家名为“石埇芋头窝陶瓷厂”的负责人林文新说出了目前企业市场销售情况。去年,他这占地20亩的制陶企业为他提供了16万元的收入,而这还是近三年来中最低的收入。不愁卖,是众多企业梦寐以求的事,但在林文新眼里,却还高兴不起来,因为厂子里的产量一直上不去,主要原因是缺少熟练的制陶师傅。
“现在只有3、4个师傅,根本忙不过来。”他告诉记者,要能让厂里的龙窑不停工,需要10名师傅日日上工。“由于金属制作的水塔容易生锈,本镇和周边的群众新建房子时都爱和他订大缸,用来做环保型水塔,市场价500元一只,从不讲价。”石埇镇人大主席黄东旭告诉记者,虽然市场价坚挺,但仍无法吸引年轻一代人从事这项在当地传承了数百年的手工艺,使之面临失传的危险。
“要成为熟练师傅,必须当三年学徒,这其中的寂寞可想而知。”在林文新厂子里担任“首席师傅”的罗仕全说,自己24岁就到石埇镇学制陶缸,进林文新的厂也有17年的时间,但就是收不到徒弟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事一个个干到退休。
环顾整家工厂,发现生产的陶瓷制品涵盖了米缸、水井圈、烟囱、大小水缸、酿酒发酵专用缸等多种类型。谈到未来的出路,林文新感觉很无奈,由于缺师傅,虽然市场需求大,但也只能每窑各种类型都烧一些,分期供给前来预定的顾客。
“认真做,一天可以做得几个中型缸,每天可以得到200多元的收入。”罗仕全告诉记者,成为熟手后也不觉得太辛苦,但做一个缸却要拼接7层陶土才能成坯。虽然目前厂子里引入机械作为辅助,但制作直径1米以上的大缸还得靠人。“手艺是祖上传下来的,有两百年了。”林文新告诉记者,现在他的小孩没有一个愿意继承这份手艺,感觉很可惜。前些天一个跟他做了26年的70岁老师傅请辞后,工匠难找的苦恼又再次袭上心来。
上世纪八十年代,石埇镇陶瓷企业有25家之多,近年来随着熟练师傅年老退休,只剩下3家在勉强生产。由于人手少,要凑满一窑陶坯的时间越来越长,人才断层已成为该镇制陶企业生存发展的最大困扰。
虽然去年罗仕全只工作了8个月,但也有4万多元的收入,这对于2000年才师满单干的他来说,这份手艺的回报还是不错的。但他告诉记者,今年他也60岁了,如果身体可以,最多能再干十年,但两三个人撑一个厂,还是觉得压力大。
来源:浦北之声 太累了这活 讲真,做这个没有女朋友的吧。等我老了 要这种大缸是干嘛的 祝红红火火 做得开心就好 月薪6000啊,我准备辞职了 这种用机器做不出来了,人工那么累 干不了
竹鼠还没有卖完 又想骗我去做水缸?
我刚从迪拜做乞丐回来,现在又骗我去做缸
是我的几倍工资
城市套路深 发表于 2017-3-11 09:27
太累了这活
但是这手艺是老祖宗传承下来的,不能断送啊。 老手艺都面临这样的问题 给股份就有年轻人做
页:
[1]
2